炒股配资业务
股票账户做杠杆 1961年,刘少奇探望大姐,进屋看见一口棺材,才知大姐有多苦
这几天,一位基金经理在二季报中的一段话在市场广泛流传:“在股市里,是一个世界,却又是两个世界……在市值大于1000亿元的100多家公司里,约80%上涨,中位数涨幅超过10%;在余下的5000多家公司里,约80%下跌,中位数跌幅超过20%……”
“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作为新中国的开创者之一,刘少奇同志始终秉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将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服务百姓,建设国家。
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的刘少奇,在22岁的时候便参加了革命。
为了革命,刘少奇背井离乡,四十年的时间奔波在外,不曾回到家乡探望亲人,即便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忙于国家建设,刘少奇也没来得及回到家乡。
所谓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但对于刘少奇同志来说,那些都是浮名,服务百姓才是自己毕生的工作。
1961年,正是我国国民经济困难的时期,刘少奇也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到了湖南宁乡老家,有机会探望一下家人。
这次前来探望家人不过是捎带,实际却是前来调查工作,体恤民情的。
然而当刘少奇回到老家,看到偌大屋子之中停放的棺材之后,不禁泪流满面,才知道这些年自己的家人过得有多苦!
投身革命,殚精竭虑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同志在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之上可谓是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刘少奇便组织和领导了诸多工人运动,我们熟悉的五卅运动、武汉工人夺回英租界运动等,都是刘少奇同志参与领导的。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对于早期革命的贡献巨大,红军长征之后,面对形势复杂的华北地区,也是刘少奇站了出来,稳定了华北地区的政治状况,保住了党在华北地区的稳定发展。
之后在根据地的建设之中,刘少奇同志更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华北、华中等地抗日根据地的建设,都离不开刘少奇同志的身影。
新中国成立之后,刘少奇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多个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早期的一系列建设都离不开刘少奇等人的规划。
正是心怀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全身心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刘少奇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都顾不上回家乡探望亲人。
一直到1961年,由于国民经济建设遇到一系列问题,作为主席的刘少奇需要前往湖南做调查,才在有限的休息时间中回到了家中,探望亲人。
特殊时期,痛心疾首
1958年,是我国经济建设之中一段令人痛心的时期。
在短时间内使得农村地区的经济畸形发展,导致百姓最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
于是在1961年4月-5月,刘少奇回到家乡,展开了长达一个半月的农村调研。
在4月2日,刘少奇回到了湖南宁乡县,阔别四十年再次回到家乡刘少奇也是感慨万分。本来这次只是单纯的调研,但因为是在家乡,届时也会去看看亲人,刘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也跟着一同前来。
江南之地,正值初春,按理说正是万物复苏,桃红柳绿的季节,然而一到宁乡县,刘少奇就皱起了眉头!
道路泥泞不堪,颠簸难行,抬头望去,两侧青山此时却都不见一抹绿色,山上树木皆被砍伐。
原本屋舍俨然的村镇,人来人往的集市,此时却残垣断壁,行人悉数。
刘少奇看向随行人员,充满了疑惑,但这次前来随行人员都是从北京带来的,没有当地之人,要说当地人,也就只有刘少奇这个阔别家乡多年的“当地人”了。
而真正令刘少奇气愤的是当他们一行人来到一处名为万头猪场地方的时候。
本以为,这里会给一行人带来希望。
然而进入猪场,众人纷纷大失所望,所谓万头猪场,场里却连十头猪都没有。
整个猪场臭气熏天,破烂不堪,连管理人员都没有,但是当众人环视的时候,才发现这猪场的规模并不小,那也就说明这里也曾是规模非常大的,但为何会变成这样。
其实当地县委的领导早就接到了刘少奇前来宁乡县的消息,因此早早就在县委等候。
县委一听说是主席刘少奇前来调研,特意安排人等候。
然而在刘少奇前来的那天,县委领导等了好久都没等到刘少奇同志。
直到一辆破旧的吉普车开进大院,众人还以为是其他地方的同志,根本就没在意。
直到刘少奇和王光美下车之后,众人才看到,这个只带了四五个人,开着一辆破旧吉普车的人竟然就是刘少奇。
面对刘少奇的到来,县委也是准备了最好的招待,为刘少奇收拾好了休息之地。
然而面对县委领导的好意,刘少奇却拒绝了,住在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地方。
那就是位于宁乡县东湖塘的王家湾的万头猪场内。
因为刘少奇这次前来既不是来享乐游玩的,也不是前来听阿谀奉承的,而是为了了解百姓疾苦的。
于是刘少奇便决定从万头猪场这里为中心,展开调查。
主场的饲料房废弃了,刘少奇便决定在这里落脚,四月的湖南虽说升温了,但晚上还是有些冷的,六十岁的刘少奇便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展开了工作。
为什么要选在此地?
因为刘少奇知道,问题的答案要到群众之中去寻找。
艰苦朴素,鞠躬致歉
调查的结果让刘少奇极为痛心。
在山上,刘少奇发现许多小孩子的粪便之中都是树皮、草根,根本看不到粮食,这才明白为何山上的树都被砍光了。
刘少奇来到此地的第一顿饭,乃是炒莴笋,这还是随行同志找个好多地方才买来的。
“农民吃饭成了问题啊!”
刘少奇内心百感交集,因为这些问题很大程度和国家下达的政策有关,中央下达的政策往往被曲解,被底层执行者篡改,加上这些年饥荒不断,百姓的吃饭生活已然成为问题。
刘少奇在猪场,住了接近一个星期,在资料收集差不多的时候,便急忙赶往了下一个地点——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
在这里刘少奇做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4月15日,刘少奇特意召开了座谈会,邀请了大队之内的社员乡亲前来,面对国家主席,乡亲们都很拘谨。
但在座谈会开始的时候,刘少奇却率先站起来,对着乡亲们鞠了一躬,诚恳地表示,如今百姓生活得这么苦,都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没有做好。
看着头发花白的刘少奇,乡亲们也是敞开了心扉,将遇到的各种问题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刘少奇也很高兴,看着乡亲们热心的样子,很开心,很欣慰,但也很自责,因为此时他听到的并不是赞美,而是百姓的困苦。
座谈会之后,刘少奇也是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家中,询问百姓疾苦,实际解决百姓问题。
甚至在最后,刘少奇直接命令天华大队的公社食堂解散,将铁锅还给百姓,自家饭,自己做。
其实刘少奇同志对于百姓的关心一直都是如此,在他眼中,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任何人都是为人民服务。
1958年的全国群英劳模大会之上,刘少奇亲切同一位掏大粪的工人握手,对他表示尊敬和赞赏。
因此可见刘少奇心中只有为人民服务这一条心。
其实在来到湖南之后,不论是当地的同志还是王光美同志都提议刘少奇去回家乡看看,但都被刘少奇拒绝了。
在刘少奇眼中,此次前来是为了调查百姓疾苦,是为了解决百姓问题,不能够因私废公。
虽然刘少奇心中对亲人也很思念,但依旧还是以国家之事为重。
就这样一直到1961年5月3日刘少奇在大部分工作都完成或者接近结尾的时候,才回到了已阔别近40年的花明楼乡炭子冲。
家人贫苦,自责不已
刘少奇回到家中之后,特意住到了一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屋之中,小屋逼仄不堪,当把办公物品放进来的时候,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随行人员劝刘少奇换个房间,但都被刘少奇拒绝了。
原来这间小屋是刘少奇和母亲曾经居住的屋子。
刘少奇的父亲在他九岁的时候便去世了,之后刘少奇兄妹六人全靠母亲一人拉扯。
在刘少奇眼中,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女生,朴实、坚强。
然而在刘少奇参加革命之后,除了在1925年五卅运动之时见过母亲一次,刘少奇便再也没有见过母亲。
1931年刘少奇母亲刘鲁氏去世的时候,刘少奇正忙于革命,踪迹茫然,刘少奇的家人根本不知道此时刘少奇在哪里,是否还活着。
因此刘少奇连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没见到。
在第二天,刘少奇便前去祭拜了母亲,随后刘少奇便打算去看看自己的大姐刘绍德。
刘少奇有两个姐姐,大姐刘绍德,二姐刘少意。
如今还在老家的只有大姐刘绍德。
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姐姐,刘绍德在村里也是非常出名的,因此众人来找刘绍德的时候,很轻松就找到了刘绍德的住所。
看到姐姐刘绍德,刘少奇也是感慨万分,急忙上前去和姐姐打招呼,一旁的王光美也是急忙上前叫道“大姐”!
然而对于二人的呼喊,刘绍德却没有任何反应,众人愣在原地,直到刘绍德的闺女鲁新秀出来,才知道原来刘绍德现在眼神不好,看不清楚。
刘少奇痛心不已,急忙扶着大姐进到屋里。
原来在两年前大姐夫一家就来信寻求刘少奇帮助,说大姐生病了,请刘少奇帮忙。
刘少奇听说之后,也是连忙拿出积蓄,给大姐寄来一百块。
刘少奇虽然是国家领导干部,但其实家中的开销也非常大,刘少奇子女众多,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精打细算。
但真正让刘少奇自责无比的乃是进入院子看到的一口棺材。
原来这棺材正是刘绍德用刘少奇寄来的钱买的,刘绍德将这棺材作为自己的归宿。
此话一出,也是让刘少奇心中自责难堪,身为国家主席,自己的姐姐竟然要为自己准备棺材,来准备自己的后事。
不仅如此,因为饥荒自己的姐夫还饿死了,遥想当年,自己家中虽然不算富裕,但也能吃饱饭,现在的姐姐却如此困难。
刘少奇也是急忙命人将自己带着的礼品全都给了姐姐。
其实也就是些鸡蛋、糖果之类的,而这些东西还是刘少奇四处托人买来的。
“九满,九满。”这是刘少奇的乳名,作为大姐,刘少奇从小就是大姐带大的,因此二人感情深厚。
刘少奇痛心地看着姐姐,再看看周围的乡亲,他心头一紧,紧紧握着姐姐的手说道:“现在是暂时困难时期,您过得艰难,大家都过得艰难啦,咬紧牙关挺过这段时期,以后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这次回到家乡调查,对于刘少奇乃至中央都是极其重要的,刘少奇清楚认识到了农村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回到中央之后便着手解决。
其实刘少奇调查湖南只是无数中央领导工作之中的一个缩影,在那个困难时期,众多领导人都亲自深入农村,着手调研,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谋求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他们的宗旨!也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发布于:天津市